当前位置:湖北新闻

湖北发布建设先行区实施意见

【 字体大小:

部署十二大行动 实现“六新”目标

湖北发布建设先行区实施意见

编者按

春风拂荆楚,大江涌新潮。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战略之举,是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路径,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的行动路径。

4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湖北实际,推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考量和《实施意见》的主要精神。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新武介绍,推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湖北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立足湖北基础和条件作出的积极探索,也是我省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实际加以落实的重要内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任务。近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先行区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湖北实践的重要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当前先行区建设迈稳第一步、取得初步成效。

《实施意见》共分三大部分和附件。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阐述文件起草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第二部分是主体,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部署“十二大行动”;第三部分从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考核评估等方面强调了推进实施的保障措施。附件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主要指标,设定了71项数据指标。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主任沈悦介绍,在先行区建设的实践中,需要全面总结近一年来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更好地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先行区建设。《实施意见》安排部署了“十二大行动”,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抓手。

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介绍,《实施意见》提出的“六新”目标和71项指标,是衡量先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它们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先行区建设的“指挥棒”。(廖志慧、江卉)

相关阅读:

率先探索有效路径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我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4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新武(右二),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主任沈悦(右一),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左二)出席发布会。

加快建设先行区,奋力谱写新篇章。

4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推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湖北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立足湖北基础和条件作出的积极探索,也是我省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实际加以落实的重要内容。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新武介绍了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湖北实际,推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考量和《实施意见》的主要精神。

以实际行动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建设先行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陈新武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考察湖北、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要求湖北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把湖北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考量,深刻认识到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湖北是系统性、重塑性的战略机遇,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湖北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路径和载体。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省委省政府以编制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先行区建设进行总体设计。这次又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对先行区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细化实化到发展思路、实施路径和工作任务上,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湖北落实落地,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建设先行区,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必须推动发展方式转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指出,湖北要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唯一出路。从“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湖北作为内陆省份,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不足。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纪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时代特征,湖北只有紧紧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加快先行区建设,才能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建设先行区,是立足湖北基础和条件作出的积极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湖北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有经济结构优势、资源要素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良好发展势头,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陈新武表示,总的来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湖北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完全有基础、有条件率先探索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先行一步,努力实现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锚定“六新”目标,部署十二大行动

《实施意见》有哪些主要内容?

陈新武介绍,《实施意见》共分三个大的部分和附件,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阐述文件起草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提出了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展现新气象、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安全能力得到新提升的“六新”目标。

第二部分是《实施意见》的主体,主要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三个统筹”,部署了“十二大行动”。

第三部分从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考核评估等方面强调了推进实施的保障措施。

附件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主要指标,设定了71项数据指标。

陈新武表示,《实施意见》的主要精神可以概括为“一张蓝图、两张清单、三个统筹、四化同步”。

“一张蓝图”,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先行区建设总体设计和行动纲领,统领全省各级各类规划,统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多规合一”中“一”的问题,解决上下不贯通、说与做“两张皮”的问题,做到省市统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策略,实现省市一体、步调一致,一张蓝图干到底。

“两张清单”,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分区分类分级细化落实流域治理单元及管控的负面清单,因地制宜确定完善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清单,以“两张清单”明底数、定路径、优布局。负面清单体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立足湖北“治荆楚必先治水”的省情,按照全省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明确并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和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的底线,切实担负起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正面清单体现“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立足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找准自身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国土空间布局相适应、相统一。

“三个统筹”,就是坚持整体论和重点论。“三个统筹”分别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以国土空间布局的有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四化同步”,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道路。要明确并落实四化和四化同步的目标、指标及重点任务,因地制宜找到找准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特色化发展、项目化落实、机制化推进、科学化考评”,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实现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衡量标尺

71项指标检验“先行”

《实施意见》提出“六新”主要目标和71项主要指标。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介绍,这是衡量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标尺。“六新”目标和71项指标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先行区建设的“指挥棒”。

黎东辉介绍,围绕实现“六新”目标,《实施意见》共设置了71项主要指标,涉及流域综合治理、科创能级提升、现代产业体系、三大都市圈建设、强县工程、绿色低碳发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内需体系培育、综合交通体系升级、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改革开放等11个方面。

71项指标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需要与可能,是一套系统科学、重点突出、求真务实的指标体系。黎东辉介绍,这一指标体系体现出三大特点。

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制定指标体系时,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方面指标,其中,科创和产业类指标有23项、城乡区域协调类指标有17项,占比分别达到32.3%、23.9%,必将有力引导各地加快实现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

体现先行区建设“先行”的要求。先行区建设重在“先行”,要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先行一步、领先一步,走在前列。因此,在制定指标时,重点突出能够体现“先行”要求的关键性指标,指标值一般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到12%,都是走在中部乃至全国前列。

体现科学务实可落地的要求。指标体系充分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十四五”规划、《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主要指标相衔接,做到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其中,有62项指标来源于《规划纲要》,每项指标都进行了深入论证和科学测算,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各项指标可落地、可考核。

“六新”目标

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

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

形成10个左右大科学装置集群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明显提高

初步建成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

四化同步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三大都市圈引领的城镇化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基本形成

强县工程取得显著进展

初步建成全国制造强国高地、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

“四屏一山、三江一平原”的生态格局更加稳固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展现新气象

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重要突破

对外贸易竞争力明显提升

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水平稳步提高

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

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

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安全能力得到新提升

长江汉江防洪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

重要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保证率不低于90%

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保持在二类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显著提高

71项主要指标

流域综合治理(8项)

重要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保证率

361个省控水质监测点位优良率

丹江口库区水质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煤炭储备能力 ● 天然气储备能力

科创能级提升(10项)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每万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

技能劳动者中高技术人才比例

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比例

全员劳动生产率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13项)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

汽车产业规模 ● 生命健康产业规模

高端装备产业规模 ● 北斗产业规模

入围中国最有价值500强的湖北品牌

服务业增加值 ● 5G基站数

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工业互联网平台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三大都市圈建设(8项)

武汉都市圈人均GDP

襄阳都市圈人均GDP

宜荆荆都市圈人均GDP

市(州)人均GDP最高与最低比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地级以上城市完整社区覆盖率

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完整覆盖率

重要新建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BIM模型建模率

强县工程(9项)

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率

纳入县域教联体的义务教育学校占比

新建农房有设计方案或采用标准图集占比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垃圾分类自然村占比

开展污水处理自然村占比 ● 行政村5G通达率

绿色低碳发展(3项)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 煤炭消费占比

天然气消费占比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4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人均预期寿命

完整内需体系培育(2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

综合交通体系升级(8项)

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 ● 铁路通车里程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 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

机场国际及地区通航点 ● 机场旅客吞吐量

机场货邮吞吐量 ● 中欧班列(武汉)开行规模

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4项)

物流产业增加值 ●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

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 ● 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

新一轮改革开放(2项)

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制造业营收比重

制造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起草过程

系统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绘就建设先行区的“路线图”“施工图”

4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主任沈悦介绍了《实施意见》的起草过程。

先行区建设迈稳第一步,取得初步成效

沈悦介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任务以来,省委带领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去年,省委举办了10期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专题培训班。今年以来,已举办4期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专题培训班。省委逐个听取各市州的工作汇报,研究明确各地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进一步用党的创新理论、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二是做好总体设计。召开全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会议,编制《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三大都市圈规划建设基本要求,出台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逐个制定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的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搭建先行区建设的“四梁八柱”。

三是推进重点工作。先后召开100多次省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流域综合治理,三大都市圈和武汉新城建设,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实施强县工程,搭建供应链平台,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房地产业转型、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共建共治共享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着力推动这些重点工作落实落细。

四是加强督导落实。针对先行区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多次召开县市区党政负责同志座谈会,把省负总责和市县抓落实贯通起来,定期跟踪问效,确保任务落实落地。

制定一份具有指导性的实施意见

“在先行区建设的实践中,大家感到,需要全面总结近一年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定一份具有指导性的实施意见,以更好地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先行区建设。”沈悦介绍,实施意见与已出台的《规划纲要》形成配套、互为支撑,共同构成先行区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沈悦介绍,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抽调精干力量,成立起草专班,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战略决策,系统总结先行区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针对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目标、任务、路径和措施,起草形成了《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先后征求了全省17个市州(包括直管市和林区)、119家省直单位、22所高校、71家企业的意见建议,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89条、吸收109条。根据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讨论意见,我们对《实施意见》稿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4月4日,《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实施。4月14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配套印发了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

沈悦介绍,在《实施意见》起草过程中,起草专班主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工作部署,把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重要要求贯穿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湖北四化发展不充分不协同、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等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出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等“十二大行动”。

三是坚持目标导向。提出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展现新气象、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安全能力得到新提升的“六新目标”。

四是坚持结果导向。提出先行区建设的71个重要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到2025年的预期成效,建立健全先行区建设统计监测体系和综合绩效评价考核办法,确保先行区建设各项指标可统计、行动可落地、结果可考核。

评估体系

聚焦年度任务 不搞横向排名

让各地“在同一

起跑线上”竞相发展

“六新”目标和71项主要指标已经确定,下一步,如何运用好这一考核“指挥棒”?黎东辉介绍,将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加强指标体系的考核评估,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实施意见》落地实施。

围绕“考什么”,制定评价办法。坚持有目标就有指标,有指标就有任务,有任务就要考核的原则,将71项指标和《规划纲要》底线管控负面清单落实情况整体纳入考核,科学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和分数。

围绕“怎么考”,创新考核方式。坚持年初定目标、年末考目标,不搞横向比较排名,重点聚焦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市州甩掉历史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竞相发展。

围绕“怎么用”,强化结果运用。将指标考核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作为对各地各部门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各地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推动先行区建设加快成势见效。

十二大行动

流域综合治理行动

划分流域,明确治理单元,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和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底线

平安建设行动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

科创能级提升行动

以湖北所能服务国家所需,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

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世界级产业集群

三大都市圈建设行动

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辐射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强县工程行动

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多渠道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

把群众组织起来,进一步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完整内需体系培育行动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精准扩大有效投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综合交通体系升级行动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四网互联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行动

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物流设施布局,发展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

新一轮改革开放行动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建设进展

整体推进 重点突破

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全面起势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全面起势,呈现新气象、取得新突破。

创新活力加速涌动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省先行区建设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放眼荆楚大地,一批创新高地加快崛起。武汉获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加快建设,187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引领带动区域创新加快发展。

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培育。汉江实验室实现我省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9家湖北实验室全部进入实体化运行,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接连涌现。梳理形成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突破产业瓶颈,涌现出超快激光器、400G硅光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五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

光谷作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阵地,“链主”企业的区域根植效应不断扩散,正以点带面促进中小企业凝聚发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生态。

当前,我省完善“链长+链主+链创”推进机制,擦亮优势产业“金字招牌”。

链长抓总——我省建立省委常委领衔推动、省直部门协同联动、院士专家智力支撑、工作专班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力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任务。

链主带动——一个优势产业安排1家国有企业、1—2家大型民营企业担任“链主”,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链创支撑——我省支持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对接产业链龙头企业、供应链重点企业,组建优势产业创新研究院和工程技术中心,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我省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1%,经济含新量持续攀升。

三大都市圈和强县工程纵深推进

去年12月,《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武汉都市圈成为第7个获批发展规划的国家级都市圈。自此,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同城一体化发展迈入新阶段。当前,武汉都市圈“跨市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已达410项,基本涵盖了民生高频重点事项。

去年以来,我省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武鄂黄黄快速路网、新港双柳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打通13条断头路瓶颈路。高标准编制发布《武汉新城规划》,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5个,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07亿元。《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实施。

我省还加快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统筹县城、乡镇、村庄三级服务体系,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三级治理体系,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2022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8%、7.9%,均居全国第一。

深化改革 四向拓展

黎东辉介绍,我省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改革。落实“多规合一”一张蓝图,推动“以项目建设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以规划为主导的项目建设模式”转变,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市场、政务、社会、开放、法治、要素、设施等“七大环境”建设,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调查显示,92%的市场主体对我省营商环境表示满意。

当前,湖北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以花湖机场建成投运为契机,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努力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铁水公空,构筑“硬联通”。我省加快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等5个高铁项目,推进长江航道“645”工程,高质量建设以天河机场、花湖机场为核心的空铁(轨)联运枢纽,实现立体交通四向拓展、铁水公空四网互联。

商物资信,搭建“软联通”。我省加快建设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引进世界一流供应链物流龙头企业,组建湖北国控、楚象供应链集团、华纺链集团、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公司,持续提升我省供应链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

国内国际,加快“双联通”。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争取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建设,畅通开放大通道。以建设国际货运航空物流枢纽为目标,提升花湖机场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首条国际货运航线已经开通,年底前计划开通40条国内货运航线和4—6条国际货运航线,努力打造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空中出海口”。

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湖北河流众多,湖泊棋布,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

坚决守住水安全底线。有序推进“61835”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江河湖库堤防建设,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

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划定并严守6925万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既守好“荆楚粮仓”,又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湖北贡献。

坚决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大规模开展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建设,10个项目一期400万千瓦全部开工。

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争创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2%。廖志慧、江卉、任勇、徐云

编辑:胡芳华

责编:刘  卫

审核:肖诗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