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湖北新闻

湖北绘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蓝图

【 字体大小:

湖北绘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蓝图

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目标:“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

制造业关乎国民经济命脉,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强,湖北才会强。

为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加速“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湖北省出台《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湖北力争迈进全国制造强省第一梯队行列,制造业总量迈上新台阶,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地位进一步巩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十三五”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扎实推动制造强省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保目标,锲而不舍抓转型强动能, 持之以恒提质效促融合,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推进,全省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全省在 “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至2019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0%、7.4%、7.1%、7.8%

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4个

2020年规上工业收入4.07万亿元,居全国第9位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7个

全国应急产业示范基地:2个

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114个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万亿元, “十三五”年均增长11%,高于GDP增速5.9个百分点。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0.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2%。

全省营收过百亿元工业企业:26家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2家

省级隐形冠军示范企业:196家

产业质效稳步提升

2016年至2019年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9.6%、10.0%、19.0%、4.0%。

2020年

营业收入利润率6.18%,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

全省研究与试验活动经费投入由561.7亿元增至 957.88亿元;

科研机构由2245家增至3678家;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0位提高到第8位。

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5G宏基站:3.1万个;

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20.96亿个;

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

全省上云工业企业:3.2万家;

数字经济规模:1.75万亿元;

中部唯一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落户武汉。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

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417家;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

高能耗企业国家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699家;

创建全国示范绿色产品:33个;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

绿色工厂:53家;

绿色园区:2家。

“十四五”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期,是我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四五”时期,湖北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坚持制造强省建设不动摇,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湖北制造向湖北智造转变、湖北规模向湖北效益转变、湖北产品向湖北品牌转变,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产业支撑。

定位“一地三区”

《规划》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一地三区”的发展定位,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经济带绿色制造先行区、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世界一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力争到2025年

综合质效

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5.5万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30%

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6%

创新能力

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指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1.5件

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0家

产业结构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

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5%

绿色发展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幅12%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降幅18%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降幅16%

质量效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高于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建设重点方向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统领,统筹考虑湖北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注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打造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巩固提升10个5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加快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 (光芯屏端网)

主攻方向: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与通信。

目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3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4%。

(2)汽车制造

主攻方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传统汽车、汽车零部件、汽车后市场。

目标: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6.4%左右。

(3)现代化工及能源

主攻方向:石油化工、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能源

目标:全省现代化工及能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8.5% 左右,其中现代化工7500亿元,能源2500亿元。

(4)大健康

主攻方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服务、智慧医疗、健康食品、康养服务

目标: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

(5)现代农产品加工

主攻方向:粮油加工业,酿酒及饮料行业, 特色食品、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行业,果蔬加工及精制茶叶加工行业,水产品加工行业。

目标: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7.8%左右。

巩固提升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

(1)高端装备

主攻方向:高档数控装备及系统、机器人、激光加工成型装备、智能仪器仪表、增材制造装备、智慧农机。

目标:高端装备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5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

(2)先进材料

主攻方向: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

目标:先进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左右。

(3)节能环保

主攻方向: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节能技术装备。

目标: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

(4)现代纺织

主攻方向:化纤、纺织印染、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

目标:纺织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

(5)绿色建材

主攻方向:水泥、玻璃、陶瓷、石材、机制砂石、新型建材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目标:绿色建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5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

(6)低碳冶金

主攻方向:航空航天领域、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制造领域、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先进轨道交通领域、建筑结构用钢领域、电子信息领域。

目标:低碳冶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000亿元, 年均增长10%左右。

(7)现代金融

主攻方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在线金融。

目标:现代金融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8)现代物流

主攻方向: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加强物流网络建设、加强专业物流建设。

目标:现代物流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9)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

主攻方向: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检验检测。

目标: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10)商务服务

主攻方向:会展经济、商务服务体系。

目标:商务服务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培育壮大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1)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目标:营业收入2500亿元

(2)新能源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3)北斗及应用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4)航空航天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5)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6)高端数控装备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7)轨道交通装备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8)智能制造装备

目标:营业收入1500亿元

(9)智能家电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10)安全应急

目标:营业收入1500亿元

(11)光通信及激光

目标:营业收入1200亿元

(12)集成电路

目标:营业收入1200亿元

(13)新型显示

目标:营业收入1600亿元

(14)智能终端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15)信息网络

目标:营业收入2000亿元

(16)软件及信息服务

目标:营业收入3800亿元

(17)人工智能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18)电子信息材料

目标:营业收入1200亿元

(19)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

目标:营业收入3200亿元

(20)数字创意

目标:营业收入1000亿元

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1)量子信息

(2)下一代网络

(3)精准医疗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液态金属

细化具体措施

(1)提高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完善创新发展环境

(2)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突破基础产品和技术、加速技术转移转化、加快建设产业基础领域质量检测公共服务体系

(3)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优势行业技术改造全覆盖为抓手推动“强链”、以承接产业转移和重大项目落地为核心做优 “补链”、以维护产业链运行稳定可靠为落脚点夯实“护链”

(4)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5)推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6)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速推进服务型制造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加快提高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

(7)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培育“湖北制造”品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8)培育优质企业梯队

加快推动生态主导型大企业发展、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速壮大、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9)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共建、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着力发展县域经济

(10)积极扩大开放合作

更大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提升“引进来”能级和水平、深化跨区域产业协作

政策与保障

《规划》明确指出要健全政策协调机制,完善规划实施机制,更好履行各级部门职责,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更加规范高效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规划》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金融要素支撑、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增强要素供给能力、提升产业治理能力、统筹推进规划实施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支撑“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建议。

编辑:蔡佳圆

责编:朱习芳

审核:敬  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