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北新闻

湖北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 字体大小:

本纲要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省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我省最大的实际,抓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胸怀“两个大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进程,以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体现湖北担当、展现湖北作为。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综合实力提档升级。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迈过3万亿元、4万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影响力明显提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达到571万户。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汉十高铁、天河机场三期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圆满完成。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省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31.84万户88.23万人,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面貌,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逐步增强,武汉市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州竞相发展,襄阳、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国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增加到7个。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进展,“互联网+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机构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省域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7%。

生态环境加快改善。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和“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满荆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91.2%,13个国考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40.3%,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推进,丹江口库区一库清水持续北送。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41.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疾控体系改革步伐加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医保覆盖面达到95%。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700余万城乡居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成功举办,全国文明城市增加到10个。

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全面加快恢复。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为阻断疫情蔓延作出了巨大牺牲,为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湖北贡献,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五年发展成就为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十三五”规划部分指标没有完成,但疫情影响的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节奏而不是趋势,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相互作用、相互激荡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十四五”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省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社会大局稳定,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给我省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明显增强,有利于我省加快“走出去”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市场布局,同时也面临对外贸易、跨境投资、国际合作等不确定性增加的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有利于我省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光芯屏端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补齐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核心产业链,打造我省产业竞争新优势,同时也面临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核心技术“卡脖子”等挑战。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省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面临国内区域板块竞争更加激烈的挑战。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更有能力、更有条件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我省最大的实际,创新驱动能力不够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生态环境改善任重道远,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冲击影响最大的省份,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多困难。

“十四五”时期,我省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布局优化期、蓄积势能迸发期、省域治理提升期,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十分广阔。党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提供强力支撑,伟大抗疫精神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全省上下要立足“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我省发展环境面临的新变化,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发挥湖北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优势,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三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以及到二〇三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展望二〇三五年,我省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与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功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有力,市场枢纽功能更为强劲。都市圈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湖北基本建成。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文明湖北、平安湖北、清廉湖北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法治湖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

第四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推动我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湖北的历史使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各级党委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办好民生实事,促进社会公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

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加坚定自觉地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我省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省经济总量跨越6万亿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市场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增长,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制造强省、质量强省建设实现新突破。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驱动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业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竞相发展,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赢得新优势。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努力建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之一。开放型经济突破性发展,跨区域合作深度拓展,内陆开放新高地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诚信守法、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文化强省、体育强省建设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生态格局更加稳固,“水袋子”“旱包子”问题有效解决。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加快建成。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省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廉洁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省域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