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北新闻

决战贫困 小康可期——湖北省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 字体大小:

4月6日,茶农在保康县黄堡镇大树垭村生态茶园采摘茶叶。截至2019年底,保康县茶园面积达15.5万亩,茶农逾3万人,年产值6.2亿元,茶产业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视界网 杨韬 摄)

4月13日,通城县沙堆镇石冲村扶贫车间,贫困户在生产葛根面条。据统计,去年以来,通城县已新建、改建扶贫车间51个,涉及服装、电子、农副产品等10多个行业,解决了1200多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实现6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视界网 刘建平 摄)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在“三农”,“三农”最大的短板在脱贫攻坚。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省脱贫攻坚和“三农”发展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如何克服疫情影响,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农业农村工作如何抓实抓细?4月16日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部署。

晒晒2019年成绩单

脱贫攻坚

●37个贫困县即将实现整体脱贫“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14.4%降至0.14%。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7266元增加到2019年的12911元,年均增长10.06%。

●我省连续4年在扶贫成效考核中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

“三农”发展

●粮食产量达到545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

●全年生猪出栏3189万头,净调出975万头,较常年增长近一倍,创历史新高,由全国第五位上升为第一位。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突破10万家,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达1.2万亿元,8个荆楚名优农产品品牌广告登陆央视黄金时段。

●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建成通水,水利补短板三年任务基本完成。

●全省20户规模以上自然村公路全部硬化。

●对标对表浙江“千万工程”,出台《美丽乡村建设决定》《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美丽乡村建设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看看今年怎么干

脱贫攻坚

●聚焦剩余5.8万贫困人口,对剩余贫困人口较多、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较重、疫情影响较大的11个县、454个村开展重点攻坚,全力以赴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加大产业扶贫奖补力度,力争新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0亿元。

●通过“国家扶贫832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北特色馆”和各大电商平台,推销贫困地区农产品。

●落实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问题,6月起,对34个县、10776个行政村开展脱贫攻坚普查。

●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落实“应兜尽兜”兜底保障政策。

●对5.8万户、17.3万易返贫易致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及时纳入救助帮扶,防止因疫返贫、因疫致贫。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原有政策稳定,驻村工作队不能撤。

●建立一个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对接、信息整合、信息共享。

“三农”发展

●今年水稻面积稳定在34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70亿斤左右。

●改种增加80万亩“中稻+再生稻”,持续推进500万亩再生稻区、600万亩特色功能稻区、7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区建设。

●完成3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生猪生产和猪肉储备目标,纳入乡村振兴考核。

●6月底前,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每县推荐10种以上建房图集供农民选用。

●完成83.6万户农村户厕、5992座农村公厕的改建任务,16个一类县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二类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

●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

关键词

就业扶持 问题整改 兜底保障

一鼓作气决胜脱贫攻坚

“脱贫路上,决不落下一户一人!”这是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向全省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

湖北贫困面较大,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4个片区等地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一直是摆在我省面前的一道历史性课题。

时间记录了湖北脱贫攻坚不断取得的成绩。我省37个贫困县即将实现整体脱贫“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14.4%降至0.14%,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7266元增加到2019年的12911元,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荆楚大地朝着实现全面小康迈出了坚实步伐。

走进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触手可及,到了向贫困 “最后的堡垒”发起总攻的时刻。

“一鼓作气决胜脱贫攻坚,需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先后下发的“稳就业25条”“脱贫攻坚15条”,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对贫困劳动力托底安置,加快减贫市场主体复产复工。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全省将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奖补力度,力争新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0亿元。助力产销对接,通过“国家扶贫832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北特色馆”和各大电商平台,推销贫困地区农产品。

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问题,直指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抓好整改是做好今年脱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我省明确:“回头看”反馈的3类8项17个具体问题,要落实90条整改措施,5月底前完成。国家脱贫成效考核指出的6类、29个具体问题,要落实89条整改措施,6月下旬完成。从6月起,对34个县、10776个行政村开展脱贫攻坚普查,8月中旬完成现场调查。

今年全省将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以5.8万存量贫困人口为重点,全面落实“应兜尽兜”兜底保障政策。对5.8万户、17.3万易返贫易致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及时纳入救助帮扶,防止因疫返贫、因疫致贫。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在省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我省连续4年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今年,全省将以争取五连冠来倒逼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稳面积 稳产能

“稳”字当头端好自己饭碗

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

湖北是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湖北责无旁贷。201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5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湖北贡献”。油菜产业成为我省“金字”招牌,油菜籽产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淡水产品产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渔业成为我省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省春季农业生产遇到未曾有过的困难,省委、省政府因时顺势而为,聚焦“人、车、技、物、钱”五个要素,精准施策,既保障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又使春耕生产有备有序。

“今年粮食生产要突出一个‘稳’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肖伏清说。

稳,核心是稳面积。今年水稻面积要稳定在34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70亿斤左右。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强化47个产粮大县的激励约束,把面积和产量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到乡、到村、到田。

受疫情影响,全省早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40万亩左右,我省明确提出,通过改种增加80万亩“中稻+再生稻”,弥补减少的面积。优化水稻布局,持续推进500万亩再生稻区、600万亩特色功能稻区、7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区建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业基础薄弱,设施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瓶颈,制约着粮食稳产高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从2016年起,我省掀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热潮,2000多万亩“望天田”“冷浆田”变成“吨粮田”“高产田”,土地产出效率得以提升。今年我省将完成3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统一建设内容和要求,保质保量保进度,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广袤田野开花结果。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条锈病等病害可能扩展。全省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坚持系统调查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准确掌握病虫动态,科学指导病害防控,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力争夏粮产量达到或超过去年。

关键词

保恢复 强防控

政策激励恢复生猪产能

猪粮安天下。老百姓餐桌上猪肉消费占肉食品消费的70%,全面小康不能吃肉难、吃肉贵。

湖北是全国生猪净调出省,去年以来,在中央财政前期对我省38个生猪养殖大县进行直接支持的基础上,我省已拿出4.2亿元财政资金,对所有县市包括一些非畜牧大县也进行了支持。

政策激励,生猪产能恢复向好。全年生猪出栏3189万头,净调出975万头,较常年增长近一倍,创历史新高,由全国第五位上升为第一位。

“把生猪稳产保供与粮食生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实现年内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或接近正常年份水平。”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提升产能,我省严格执行生猪生产和猪肉储备考核制度,对2019年目标完成情况,在即将开展的乡村振兴考核中严格兑现奖惩。

对今年生猪生产和猪肉储备目标,继续分解到市州,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实行非洲猪瘟防控日报制,对生猪生产和价格及时跟踪进度。

关键时刻,国务院出台了恢复生猪生产的17条政策措施,省政府也配套出台17条政策措施,推动养殖用地、环保、信贷、良种补贴等支持政策落实到场到户。对大型养殖企业32个改扩建项目,省一级落实包保联系人,市县两级落实服务专班,定期进行调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新的产能。

一手保恢复,一手强防控。全省将落实好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指导养猪场(户)改善防疫条件,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加快补齐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能力建设短板,从饲料、养殖、调运、屠宰、销售等全环节、全链条打好非洲猪瘟防控“阻击战”。

关键词

规划先行 示范引领

久久为功打造美丽乡村

浙江“千万工程”,造就了众多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示范和经验,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对标对表浙江“千万工程”,我省出台《美丽乡村建设决定》《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美丽乡村建设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我省2.3万个左右的行政村,既有紧临城郊的富裕村,也有处在“四大扶贫片区”中的贫困村;既有产业发展较好的村,也有产业基础薄弱的村,“空壳村”还不少,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水平、发展阶段都不一样。

我省提出,在条件比较艰苦、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优先整治好农村人居环境。在条件比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高水平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

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先行。今年6月底前,以县为单位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力争今年全面完成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规划和中心村示范村多规合一的实用建设规划,每县推荐10种以上建房图集供农民选用。

擦亮乡村最美底色,需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始。今年全省将完成83.6万户农村户厕、5992座农村公厕的改建任务,16个一类县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二类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用好828个乡镇污水处理场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健全乡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今年全省继续以县为单位整合43项相关资金,保持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力度不变,保障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

按照计划,每年实施“1000个左右示范村、4000个左右整治村”,去年第一批示范村、整治村即将验收,今年将启动第二批示范村、整治村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