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县域经济GDP占比跃升至60.3%

  从“小片天地”到“半壁江山”,我省县域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2018年县域生产总值达到2.37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份额从2007年的51.9%跃升至2018年的60.3%。

  9月26日,省委宣传部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17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强势崛起,实现四个历史性跨越。

  整体实力实现从“小片天地”到“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越。全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在2004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之后,2011年、2017年分别跨过1万亿元、2万亿元台阶,不仅占全省“半壁江山”,更是“五分天下有其三”。

  产业质效实现“农业为大”向“四化同步”的历史性跨越。全省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 34.8:32.0:33.2调整为14.3:49.1:36.6,工业成为产业主力军;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8年达到1259.6亿元,是2000年的16倍。

  发展格局实现从“星星点缀”向“百舸争流”的历史性跨越。2000年以前,全省无一县(市)GDP过百亿元。2018年,全省县域平均GDP规模达到300.5亿元,其中16个县(市、区)GDP过500亿元,武汉江夏区、黄陂区和新洲区及仙桃市超过800亿元,5个县(市)入围赛迪发布的“全国百强县”。

  民生社会保障实现从“缺衣少粮”向“足量高效”的历史性跨越。县域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县域城镇化率为51.9%,比2000年提高近27个百分点。2018年县域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395元、15634元,为历史最好水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义务阶段教育全面普及,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全覆盖;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3—2018年累计减贫555.6万人、20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2.4%。(吴文娟、李嵩、易飞)

  相关阅读:

  3年至5年,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

  我省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通过3年至5年努力,县域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左右。9月26日,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将按照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谋划布局和推动县域经济,着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优势、打造升级版,以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将在四个方面下硬功夫——

  增量,通过3-5年努力,县域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左右;提质,GDP过5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20个,过千亿元的县市区实现突破;加绿,单位GDP能耗5年累计下降15%,主要河流、湖泊水质稳定在Ⅲ类水质以上比例达75%,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添福,县域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北县域经济发展从起步、蓄势、发力到令人欣喜的跃升,秘诀何在?省经信厅副厅长吕晓华介绍,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县域经济摆在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位置,狠抓顶层设计和谋划,制定出台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办法,每年实行考核、排序、表彰;持续实施市场主体成长工程、小微企业跃升计划,引导资金、技术、信息等向县域生产领域聚集;设立100亿元县域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市县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

  据透露,下一步省经信厅将发挥好县域经济联席会议的作用,协调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引导21个县(市、区)先试先行,打造成全省高质量发展高地,力争更多县市入围“全国百强县”。(吴文娟、李嵩、易飞)

  相关阅读:

  壮大县域经济的四地妙招

  9月26日的发布会上,潜江、南漳、大冶、钟祥四县市负责人现身说法,如数家珍,亮出各自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特色招数。

  潜江收获“世界第一”

  崛起全球最大光纤光棒制造基地

  从“小经济”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从“小城市”到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独立工矿区等“国字号”产业承接平台,潜江成为江汉平原冉冉升起的一颗明珠。

  潜江市市长龚定荣介绍,坚持转换发展动能,实现动力变革。

  聚焦新产业发展,壮大新兴经济筋骨。引进长飞集团、日本信越、飞凌等上下游企业落户,打造中国光纤制造之都,建成了国内首个预制棒和光纤智能制造工厂,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棒制造基地。

  聚焦产业链延伸,壮大循环经济筋骨。不断延伸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链,打造盐油煤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

  聚焦企业培育,壮大实体经济筋骨。金澳科技入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72位;新硅科技生产的高纯度四氯化硅,纯度达到11个“9”,领先世界;潜江制药成为全国最大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江钻股份成为亚洲最大石油钻头生产基地。

  矿产枯竭的大冶华丽转身

  “百强”排行上升23位

  从“一穷二白”到“全国百强”,从“矿冶之城”到“工业新城”,从“光灰城市”到“园林城市”,2012年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的大冶市,“百强”排名由之初的97位进位到现在的74位,实现华丽转身。

  大冶市市长周军介绍,2008年,大冶入选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之后,开启转型发展之路。

  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饮料食品、机电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以汉龙汽车产业园为龙头,千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呼之欲出;以劲牌公司为龙头,500亿大健康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还有仿古建筑、石雕、刺绣、青铜雕塑等文化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特别是仿古建筑行业,从事人员8万余人,占据全国古建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经过十年转型,大冶经济结构实现从“以矿为主、工业独大”到“三产并进、协调发展”。

  南漳“跑得快”

  每年上一个新台阶

  “八百里金南漳”,望得见青山、看得到绿水、留得住乡愁。

  南漳县委书记王鹏介绍,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坚持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县域经济每年跃上一个新台阶。在全省同类县(市、区)综合考核中,2016年第三、2017年第二、2018年第一,并打造出“三大南漳优势”——

  有机产业优势。作为“中国有机谷”的核心区,基地建设面积、品牌创建数量和有机产品种类领先全省,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6项国家级荣誉。

  文化旅游产业优势。1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个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10多处旅游资源可待开发。

  县域经济减量化增长优势。实施减量化增长,工业企业腾笼换鸟、提质增效,打造了精细化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四个年产值30亿元至60亿元的支柱产业。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工业用电量只增4.25%,万元GDP地耗下降8%、能耗下降6.5%、污染物排放呈两位数下降。

  粮食大市新传奇

  钟祥数控机床保有量全省第一

  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产粮先进县市,连续7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钟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钟祥市市长郭志泉介绍,把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质效提升。

  先后引进数控机床制造、使用、配套企业43家,数控机床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群的转变,数控机床保有量居全省县市第一。

  精细磷化工产业变道发力,近3年来淘汰落后磷化产能212万吨,实施技改项目15个,新建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3个。

  打好富硒、长寿、生态牌,高标准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彭墩长寿食品产业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5家,数量居全省县市区第一。

  将文旅大健康产业作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来抓,已建成莫愁村、彭墩村、南庄村等一批全省知名景点。(吴文娟 余欣然)

责任编辑:胡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