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五级覆盖”

  

  

  图为:数据截止6月30日

  “从村里到镇上40多公里路,从前办个事要一天的时间,还不一定办得好。现在通过网上办理,不用跑路了,确实方便了许多。”近日,我省南漳县李庙镇赵店村村民全应香拿着刚办下来的营业执照,笑呵呵地说。

  这是我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即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的一个具体案例。截至目前,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覆盖100%省市县,99.25%乡镇(街道),99.75%村(社区)。已完成3月20日省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

  不断上线网办事项,助力“一网通办”

  平台通了,网办事项“跑”起来是关键。

  全省公布可网办事项72.4万项,全程网办事项51.6万项,“一次办好”事项18.2万项。省市县三级网办事项联通率分别为90.39%、84.10%、85.05%,政务服务网累计访问量达3663万人次。我省电子证照库平台集中汇集全省2732万本证照数据。

  提升“清单化”服务。我省编制省市县乡四级网上办理事项清单、跑动次数清单、通用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梳理公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目录,动态调整公布“一次办好”事项18.2万项。

  提升“一站式”功能。我省推进“综合窗口”建设,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推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与政务服务平台无缝对接。

  今年,国家行政学院发布《省级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报告》,我省排名较上年上升1位。

  刀刃向内破利益藩篱,助力“数据联通”

  把服务事项全部集纳到一张网,需要各部门、各市州数据共享联通。

  各部门自己的办事网站怎么办?

  壮士断腕,打破利益藩篱。《湖北省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方案》明确要求,要求加快各级各部门业务办理平台与全省政务服务平台按规范深度对接。对于未按要求进行对接的,不审批新项目,不拨付运维经费;原则上不再批准单个部门建设孤立信息系统。

  一次次开会,一次次统一思想。为推进“一网通办”,有的厅局已关停部门自行设立的网上办事窗口,实现从湖北政务服务网及鄂汇办APP一网登录。有的厅局对15个自建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省垂管系统与湖北政务服务网的全面联通。将自建系统中沉淀的数据全部挂接到省共享交换平台。有的厅局将重要数据库整体迁移至楚天云,已为10余个单位提供相关信息核查比对服务3.4亿余次,日均服务量达17万次。

  省政务云平台基本覆盖所有省直部门,600多个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已完成131项、60余亿条数据物理集中共享。

  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按照国家共享体系要求建设,实现了与国家平台和17个市州共享平台联通,获取国家和全省资源汇集的骨干架构已经搭建完成。

  出台办法和地方标准,助力“资源共享”

  随着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事项实现网络流转。如何确保提交过的身份证、营业执照等,不再重复提交?如何实现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名下的证照自动提取?

  省政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大的电子证照库是重要后台保障,是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重要支撑。

  我省陆续出台关于电子证照、资源共享、项目建设的管理办法,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编制了《政务信息化项目共享整合和集约建设方案审核细则》,印发了行政许可事项编码、服务指南、审查细则编写的地方标准。

  截至6月30日,我省电子证照库平台集中汇集全省2732万本证照数据。

  为确保数据安全,我省通过技术手段设置查询权限,避免电子证照应用机构超出业务范围查询电子证照信息。禁止电子证照应用机构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采用通过对电子证照进行截图、扫描、拍照、打印或者其他操作方式形成的证照复制件,并防止越权存取数据。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电子证照推广应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打造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助力“一窗受理”

  办理事项不断向网上聚集,实体大厅如何转型?

  省政管办介绍,我省正提升实体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除涉密等特殊原因,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实体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另外,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室)建设,推动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的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打造“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

  落实“四级四同”要求(即国家、省、市、县“四级”,事项名称、依据、类别、编码“四同”),我省要实现全省同一事项的要素基本统一。推进“一窗受理、一事联办”,实现“关联事项、一表申请、一链办理”。

  今年,我省还将上线运行“互联网+监管”系统。这套系统有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风险模型的建立,对洗钱、偷税漏税、传销、骗税、危险品运输、非法医疗广告等进行风险预警,提高监管工作的预见性;系统还会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分级结果确定抽查的比例和频次,也就是说,信用评分高的市场主体可能检查得少,评分低的主体则会高频次检查;这套系统还为联合监管任务流转提供自动化、智能化通道,实现“一处发起、多方联动、联合监管”,对联合监管任务的流转、办理、结果全过程留痕,实现过程可追溯;系统还将实现“非现场监管”,用视频监管监控餐饮企业后台,用物联网监管,对噪声、污染气体、水质、土壤等进行监测,提高监管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

责任编辑:蔡佳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