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危改“两手抓” 700余万城乡居民圆了安居梦

  住有所居,是群众的期盼。近年来,湖北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二五”期间,是湖北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改善最明显的五年,共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93万套,逾700万城乡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搬出棚户进新房

  人均住房保障面积提高60%

  建国后,随着大规模工业化,很多工人就居住在工厂附近的简易房中。几十年过去,这些居住区往往就成为连片棚户区,在武汉、黄石等老工业城市,不乏这样的景象。

  棚户区居住拥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众多住房困难家庭早就期盼住上好房子。

  8月26日,荆州市沙市区绿化村棚户区改造项目集中放款,首批200多户居民领到了补偿款。

  “虽然感情很深,但老房子太旧。”绿化村居民金守英说。破旧的棚户区与崭新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对比,住房条件应该改善了。

  像绿化村棚改这样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连续多年被我省列入为民办理的实事之一,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强力推进。

  实施棚改,关键是要破解“钱从哪儿来”的难题。一方面,各地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渠道安排资金。另一方面,我省充分利用国家和政策性金融大力支持棚改的黄金机遇期,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鄂投放棚改贷款均排全国前列。今年,我省将力争两行贷款授信额度不低于1200亿元,放贷不低于800亿元。

  我省积极探索PPP模式推进棚改。今年6月,中建三局中标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葛店新城PPP项目。该项目是全省最大的安置房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当地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和教育设施,惠及10多万人。

  棚改使我省住房困难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提升,全省城镇人均住房保障面积由2010年的10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6平方米。今年,我省要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41万套,截至6月底,任务完成过半。

  破屋旧貌换新颜

  75万户农村危房已改造

  生土墙、木屋架,在广大乡村,也有一批超期服役的房屋,历经几十年风吹雨淋,快要支撑不住,住在其中的村民提心吊胆。

  远安县嫘祖镇西河村村民潘太均家,就是这样一栋土房子。此房约80平方米,建于1965年,外墙防水层脱落,土坯直接受到风化和侵蚀,承重墙和非承重墙都开裂,屋盖也发生变形。

  农村危房分为四类,鉴定为D类的危房必需推倒重建,而潘太均家属于C类危房,只需加固改造,即可安全居住。

  木屋架大修、在墙体上钉钢钉、铺钢丝网、屋架之间加强支撑……仅半个月,破屋焕然一新。而且,改造花钱不多,总计1.5万多元的改造费用,县级补助资金1万元,驻村单位和亲属帮扶3000多元,自筹部分仅2000元。

  “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钱,解决了我十几年来的难题。”潘太均感到很满意。远安县今年危房改造总任务为3371户,其中C级危房2751户,占比达81.6%。危房改造加固将使众多农民得到实惠。

  据统计,我省约有存量农村危房100万户左右,截至去年底已改造75万户,解决了240万名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今年,国家共安排我省补助资金9.27亿元,用于实施8.0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现已开工5万户。(彭一苇

责任编辑:姚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