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坚定不移抓项目———湖北当前投资形势观察

  进步不进步,重点看项目。

  今年,全省经济开局平稳,稳中趋好,但好中有忧。1至2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增幅为近年来首次下降到13%以下。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项目不够,好项目、大项目不多。

  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坚定不移抓有效投资、抓重大项目?

  “一号工程”抓招商,扩大有效投资

  浩瀚宇宙中,一颗颗卫星围绕着地球勤劳工作着。未来,不少卫星将打上“湖北制造”的烙印。

  在武汉市新洲区古龙产业园内,武汉国家航天基地(一期)建设快马加鞭,一批批商业卫星、运载火箭将从这里走向全国。随之启动的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五大商业航天工程,将引领湖北跻身全国商业航天产业“第一方阵”。

  在武汉,以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为代表的大项目,投资超千亿元,将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跃升。

  尽管这些新的产业“航母”还未建成,稳增长的作用已开始显现。今年前两月,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为2016年以来月度累计增速最高,带动经济运行明显回升。

  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烧旺投资项目建设之“火”。

  海阔天空谋项目。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补齐短板和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进入投资项目库。

  凝神聚力抓招商。各地纷纷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产业链招商、重资产引商、优服务亲商;“2017鄂京(环渤海)经贸合作推介会”上,17个市州与40家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零距离对话。

  脚踏实地抓落地。做到多开工、真开工,坚决杜绝假开工和形式上开工后又停工等现象。

  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尽管投资增速同比下滑,但增速降幅明显收窄,投资结构有所优化。

  前两月,全省民间投资增长8.1%,较去年底提升5.6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37.6%,扭转了一年多的负增长局面;工业和制造业投资有所回升。

  补短板,拒绝“胡子眉毛一把抓”

  抓投资、抓项目,绝非“胡子眉毛一把抓”。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是我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点之一。

  即将出台的《湖北省精准发力补短板三年重点工程》提出,重点补扶贫攻坚、农田水利、城市排水防涝、交通网络、生态环保等九个方面最突出的“短板”。

  脱贫攻坚发起“春季攻势”,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将让更多贫困户搬出穷窝;

  今年起,全省每年要新增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百姓将吃到更香甜的大米;

  3年后,重点易涝地区一级外排能力提升1倍、五大湖泊350公里主要湖堤全面除险达标,汛期渍涝状况将大大缓解;

  总投资达260亿元的45个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将让山不再高、水不再长。

  数据显示,前两月,全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38.7%,在所有行业中投资增速最快。

  补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还要补第三产业、高新产业发展不够的“短板”。

  正在建设的“泰康之家·楚园”项目,耕耘养老产业巨大市场;

  华星光电第 6代柔性 LTPS -AMOLED(低温多晶硅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四期工程开工,电子屏幕折叠成任意尺寸,将不再是科幻电影里才有的场景。

  瞄准“短板”发力,项目建设将更好发挥经济发展压舱石、推进器的作用。

  精准发力,跑出“加速度”

  既要坚定信心,又不可掉以轻心。

  对标全国,我省投资增速居中部第四,位次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与兄弟省份仍有差距;

  对标全年,前两月投资与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但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还需使更大的劲、用更多的心。

  以“PPP项目落实年”为载体,我省2月份PPP项目签约合同金额155.5亿元,居全国第3位。PPP落地项目逐步发力,为民间投资回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前两月,全省民间投资完成1104.8亿元,增长8.1%,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一举扭转去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态势。

  抓主线——

  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降成本,省政府将出台进一步降低成本振兴实体经济的意见,让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

  抓项目——

  坚定不移把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把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新十年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规划工程化、项目化、政策化。

  抓改革——

  助力解决行政审批的“痛点”“盲点”、企业关心的“难点”“堵点”,让“最后一公里”更畅通。

  春山可望,全省上下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廖志慧)

责任编辑:华纯皓